跟着总书记的脚步看吉林‖健康产业学院开展“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精神血脉”2025年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人:校团委  发布时间:2025-08-03   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7月14日,健康产业学院组织2025年暑期 “三下乡” 小分队前往德惠市烈士陵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追寻红色足迹中赓续精神血脉 。

 

 

启动仪式上,健康产业学院分团委书记葛万权代表学院,向参加暑期“三下乡” 活动的同学们作动员讲话。葛书记详细阐述了此次前往德惠烈士陵园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该活动为青年学生提供了深入红色基地、扎根历史现场的重要平台,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革命历史、感悟英烈精神,能在实践中加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切实提升社会责任感与实干能力,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转化,同时针对本次活动的筹备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注意劳逸结合,确保自身安全;结合专业特长,用相机定格英烈事迹,用镜头记录陵园风貌;主动融入红色教育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 

 

德惠烈士陵园位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市郊东风村,是一处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纪念场所,为吉林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省级烈士陵园,同时也是长春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德惠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陵园历史可追溯至1947 年,当时东北民主联军与当地政府安葬了傅天朋等 824 名烈士;1955 年 10 月,德惠县政府将 1947 年德惠战役中牺牲的 800 余具烈士遗骨重新收敛安葬,并举行公祭仪式、竖立纪念碑,后历经多次迁建与修缮。

 

陵园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园内有16米高的大理石贴面革命烈士纪念塔,正面刻“革命烈士纪念塔”,下方碑文铭记烈士功绩;塔后有东北民主联军六纵队战士陈古如、田德新等及819位无名烈士的5座合葬墓,还有建国后牺牲的烈士孙玉琢墓。西侧设有143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抗日战争时期的王光宇、解放战争时期的任宝章等烈士的图片(画像)111 张、图表 13 幅、实物 52 件。

志愿者们走进德惠市烈士陵园,苍松翠柏环绕间,革命烈士纪念塔庄严肃穆。驻足塔前,“革命烈士纪念塔” 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下方碑文里,1947 年德惠战役中牺牲的东北民主联军战士们的故事缓缓铺展 —— 陈古如、田德新、张玉才…… 他们在烽火硝烟中挺身而出,将热血抛洒在这片黑土地上的壮举,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

 

在合葬墓前,志愿者们默默伫立。这里安葬着东北民主联军六纵队的陈古如、田德新等烈士,以及819 位无名烈士。大家怀着崇敬之心,向长眠的英烈深深鞠躬,用无声的祭拜传递缅怀之情,仿佛能感受到先烈们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步入革命烈士纪念馆,王光宇、任宝章等烈士的画像与实物静静陈列。泛黄的战地日记、锈迹斑斑的步枪、磨损的绑腿,一件件物品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当目光掠过记载烈士事迹的图表,耳边仿佛响起冲锋的号角,眼前浮现出他们为守护家园、抗击侵略者而浴血奋战的身影。

 

听着解说员讲述先烈们的英雄事迹,那些在苦难中铸就的不屈脊梁,如金一南将军所言,指引着后人前行的方向。“勿忘历史” 的警示在耳边不断回响,让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多么可贵,更坚定了传承红色精神的信念。

 

 

此次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们深刻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青年大学生应传承红色文化,以更昂扬的姿态永远跟党走,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