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土木工程学院于8月22日组织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前往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进行实地学习,通过历史遗址参观、专题调研和志愿讲解等形式,深刻感悟民族历史,厚植家国情怀。
首先,走进伪满皇宫博物院,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了缉熙楼、同德殿、勤民楼等核心建筑。这座曾经的宫廷建筑群,如同一本摊开的历史教科书,记录着东北沦陷时期的屈辱与抗争。队员们行走在幽暗的走廊间,触目所及皆是殖民统治的痕迹——御用瓷盘上刻意烧制的康德年号,办公桌上日本军官签署的强制征粮令,地下密道中暗藏的监听设备,无不揭露着傀儡政权背后的残酷真相。而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泛黄的抗联密信、地下党制作的假通行证、民众藏匿的抗日传单,则如星火般照亮了那段至暗岁月,诉说着无数普通人不畏强暴、誓死抗争的壮烈篇章。

通过参观伪满皇宫,队员们不仅从建筑细节中破解了殖民者的政治隐喻,更从抗争文物中触摸到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从同德殿金箔装饰下的钢筋水泥,到抗日志士用血泪写就的“还我河山”标语,历史的对比强烈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队员们深刻意识到,爱国不仅是热血沸腾的口号,更是对历史真相的清醒认知。大家一致表示,要将建筑遗产保护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用伪满皇宫的“耻感历史”唤醒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让沉默的砖石成为传承民族精神的永恒基石。最后团队成员一行参观了东北沦陷史陈列馆。
站在同德殿的台阶上,抬头看到屋顶的‘兰花御纹章’,那是日本皇室强加给伪满的象征。作为一名土木人,我深知建筑不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权力的象征。伪满皇宫的每一处设计都在诉说着殖民者的傲慢与压迫。这段历史提醒我们,国家的强大不仅需要坚实的建筑,更需要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
——学习部负责人侯懿珊
讲解员提到,伪满皇宫建成后,长春百姓被迫称其为‘新京皇宫’。但今天,我们站在这里大声揭露它的本质——殖民罪恶的见证地。这种转变让我明白,历史的解释权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作为青年学子,我们要用专业知识和青春行动,让更多人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
——志愿者管理指导中心负责人寇海洋
此次“三下乡”之行,既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学生们实地了解日本侵华历史细节,并在现场为游客讲述文物背后的真实故事。实践中亲手触摸的档案、亲口传递的历史,让他们更懂珍惜当下,也更坚定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的决心。